议题:中国汽车升极之道2
嘉 宾:严刚—江淮汽车副总经理 雷平—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主持人:茅晓鸣 《汽车商业评论》资深顾问
雷平:品牌打造真的很难,东风也是一个国有企业,当我们品牌很好时,人家说你是国企,有政府支持。当你经营困难时,人家会说你机制不活。品牌打造确实要花时间,不光是口号,还要有企业内涵,包括在产品上如何体现,员工如何体现,要花精力。
茅晓鸣:江淮在我心目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与东风相比,你的体制优势有哪些捷径可以走?茅晓鸣: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机制好坏不在于本身,好与坏就像一个人的脚与鞋,合适就是好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看到一大批民营企业起来又倒下来,如果说体制机制能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民营企业倒下来。
江淮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国有企业对员工权益保护要好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对一线的劳动保障,尤其是在淡季的时候。
◆ 议题:新造车联盟可行性
嘉宾:付强—爱驰亿维创始人、总裁 沈海寅—智车优行创始人、CEO
王超—开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祁国俊—太行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马喆人—腾讯集团副总裁
主持人:翟斌—本瓴才富创始人、CEO
沈海寅(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CEO):作为新进入者,最重要的应该是考虑用户关心什么,比如车内舒适性、外观等直观可感受到的。所以能不能用更开放的态度联合多家新造车企业,从采购到研发等等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建立联盟,在用户可见可感知的体验、服务方面建立每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付强(爱驰亿维联合创始人):在汽车行业发展变动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或商业的变革,带来有突出效应的变化是很正常的。付强更愿意称爱驰亿维等新造车势力为造车领域的新进入者,每个企业切入的点不一样,创始人背景会给企业带来不一样的的基因。联盟是可行且必要的,新进入者在初始阶段浪费了很多资源在做相同的的事情,包括产品、服务、上下游供应链。联盟会使得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标准化,对消费者是福音,企业也可有效控制成本,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重要的是如何联盟。
祁国俊(太行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产业升级需要创新,汽车不是什么新东西,作为基本的交通工具,纯电动汽车首先要把重量降下来,才能更好地利用空间结构。新造车企业联盟重要的是共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王超(开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市场差异化比产品差异化更重要。开云汽车更看重的是第一批产品如何交到用户手里,是不是交到真正的用户手里。
▲ 演讲:邵景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
邵景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当下传统汽车制造商再向出行服务商转变,合资巨头、中国品牌和互联网车企都在和时间赛跑,强服务、强数据和强内容是竞争的关键,传统制造业思维需要向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转变。
邵景峰:“让正确的设计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电动车设计要深刻把握消费者心理,现在电动车消费者分为三类:务实纯粹型、肆无忌惮型和内心骚动型,上汽一众电动车产品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 议题:汽车四化下的造型设计
嘉宾:邵景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 张帆—广汽研究院副院长、造型设计首席总师
傅立志(主持人,东风日产启辰汽车造型总监):请两位汽车设计界“网红”谈谈,各自企业的造型决策过程?
张帆(广汽研究院副院长、造型设计首席总师):对设计师来说,评审是最紧张、最头疼的场合;对企业,初步决定未来3~5年企业的面貌。广汽的设计评审制度是比较松散的,但不随便,领导充分授权,广汽乘用车和广汽研院来做决策,工程、项目、市场人员参与。过程中,设计师的团队有机会推介、引导。前者给出方向,具体细节操作交给设计团队,相信其专业性。每次评审都非常顺利。
邵景峰(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在上汽内部,评审被称为“斗地主”,但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师和管理层不断碰撞,好的设计从中诞生,这也是设计的魅力所在。一些设计师对领导干预的国度抱怨是在“发嗲”,设计师希望更多放权,但实际需要一些条条框框和“枷锁”。
▲ 议题:“一带一路”下的汽车国际化
嘉宾:董海洋—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杨晓东—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主持人:朱界飞—《汽车商业评论》资深顾问
董海洋:北汽国际的海外市场分为三类,第一战略市场,深度运作,投资建厂,例如南非、墨西哥等。第二类,是中度市场,在当地需要寻找合作伙伴,需要KD生产或技术转让;第三类是浅度的贸易行为。
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中国品牌一直高举性价比,这是制胜法宝之一,无论是日系还是韩系过去都是利用这个优势开拓海外市场。但光有性价比还不行,必须要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是产品、二是服务。在新兴市场,更多是输出型,输出自己的品牌、体系、产品和价值链,但在成熟市场,我们需要结合汽车四化,利用新型商业模式、新能源、智能互联来差异化进入市场。
朱界飞:未来出口要有新思维,要大家合成一股劲,不能各自为战,共享合力,形成一个拳头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