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2日, 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共邀请来自政府部门、车企、供应链企业、行业机构等200余位嘉宾发表演讲,研讨产业政策、探究未来趋势、剖析问题症结,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汽车行业深度交流与合作。
在11日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Sean Green)发表了主旨演讲。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一方面,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正在推动汽车产业进入全新的创新领域,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一系列结构性挑战也给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轨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些挑战超越国界,需要全球合作。
作为一家深耕中国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坚信创新与合作是开启汽车产业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关键。为此,高翔建议全球汽车企业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首先,共同促进自由贸易,增强供应链韧性。
如今,全球化已进入合作与冲突并存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需要同时促进自由贸易和供应链韧性,两者相互支撑,共同塑造既强调效率又强调安全的新产业标准。
“宝马集团致力于搭建欧洲,尤其是德国与中国之间的桥梁。我们的董事长齐普策一直积极倡导开放市场和多边主义。在近期的交流活动中,宝马一再强调反对单边关税措施的立场,包括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税。我们坚信,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而不是保护主义,是汽车产业长期繁荣的基础。”
作为跨国车企,宝马已在全球30多个城市建立了生产布局,其中,沈阳已成为最大的生产基地。为了增强运营韧性,宝马一直在积极推动供应链的“双向”本地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而有韧性的供应链。
其次,促进技术开放,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
目前,多种技术途径正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中展开竞争。尽管政策框架可以引导和加速技术发展,但市场力量最终将起决定作用。
从宝马的角度来看,每条技术路径都有其独特的优点,适合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场景。因此,宝马致力于采用多种技术路线来实现减碳,将技术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让市场发挥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在技术开放的基础上,高翔呼吁中外企业应合作探索技术路径,利用互补优势推动协同创新和变革性突破。
“除了贸易和创新,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仍然是工业进步的基石。正如最近的中欧和中德高层交往所强调的那样,以透明、互惠和政策协调为基调的合作可以缓解不确定性,明确共同努力的方向。当我们的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转型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三,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减碳合作。
二氧化碳和气候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宝马中国早在2013年就已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与中国供应链伙伴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自2020年起,宝马已与中国供应商在绿色电力、低碳钢、低碳铝、再生材料、电池回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入中国供应链减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列。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是时候共同创建一个基于原始数据的可靠碳核算框架,以奖励通过绿色能源和再生材料取得的绩效。
最后,共同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十分令人鼓舞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内卷式竞争对产业发展的严重影响,并正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偏。同时,正如协会一再呼吁的那样,汽车制造商应坚持长期主义,加强自律,维护产业的共同利益。
“有言道,‘公平在,赛场兴’。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合作和切实的行动,可以建立牢固的共生关系,推动行业的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