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经济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 经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来,徐留平同志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 范”、“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在徐留平同志所率领的团队带领下,长安汽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愿景,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快速前进,不仅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且跻身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真正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铸就“千亿航母”,助推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徐留平认为,要肩负起“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的神圣使命,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助推重庆汽车名城战略实现,就必须志存高远,瞄准世界一流。
作为重庆工业领域的领军企业,长安汽车拥有150年悠久历史,其中有一半时间都在重庆深耕,为重庆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在国家《汽车产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长安汽车正式被列为中国汽车产业第一阵营企业。2010年,长安汽车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中国西部首家收入超千亿元的工 业企业。2011年,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统计数据显示,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产销量超过宝马、马自达等国际车企,位居全球车企第13位,中国 汽车企业第一位,并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2011年11月,长安汽车累计产销超过1000万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累计产销突破1000万辆用时 最短的企业。连续21年荣获“重庆工业五十强”称号,并多年位居“五十强”首位,连续多年居上缴税收第一,为重庆的飞速发展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长安汽车还是两江新区最早投产的工业企业。未来,长安汽车将紧紧抓住两江新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新增投资300亿元,整体产销规模达到300万辆,全力实施“构筑长安汽车三千亿产业链,打造长安鱼嘴千亿汽车城”的战略规划。
长安汽车鱼嘴千亿汽车城项目总占地10000亩,堪称长安汽车在两江新区经济产业布局中的大手笔。千亿汽车城将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为目标,坚持“创 新、集群、开放、文化、绿色”的理念,规划打造成为全球行政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先进制造中心、先进物流中心、全球信息中心、全球培训中心、全球销售中 心、领先文化中心等八大中心,实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重庆汽车产业。
长安汽车制订了汽车事业领先计划——“愿景2020”,明确了长安汽车在全球汽车产业坐标中的定位、方向、目标和路径,详细规划了整车、发动机、零部件、服务业等板块的发展计划。
根据“愿景2020”,长安汽车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其中,汽车产销500万辆左右,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自主品牌占60%以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销100万辆左右。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矢志不移打造中国最强大且持续领先的研发实力
多年来,徐留平始终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真正把科技创新投入作为中国汽车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前提和根本,同时,坚定自主创新,以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为己任,充分发挥汽车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坚持“科研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每年把自主品牌产品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自主研发,“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120亿元,“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投 入3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建成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和中国重庆、上海、北京、江西、哈尔滨研究院,形成以重庆研究院总体规划、 系统集成,意大利造型设计,日本内外饰和精致工艺,英国动力总成和新能源,美国底盘技术支持,上海的人才优势和车身工程,北京的政策法规研究,以及哈尔滨 和江西的“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实现全球24小时协同开发。同时,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八所高等院校合作,探索“产学研”模式,并以市 场为导向,构建供应商研发分中心与消费者研究基地,形成系统合力。
目前,长安的硬件、软件设施和产品开发试验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具备了整车整机自主开发的能力。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评比中,长安汽车自主研发实力连续两届位居汽车行业第一。
大力提倡以人为本,打造优秀人才聚集成长高地
徐留平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只有同时抓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才能营造出人才辈出、活力涌现、智慧迸发的良好局面。为此,长 安汽车确立“内培为主,外引为辅;放眼全球,为我所用”的人才观,着力培养一支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团队,打造全球人才聚集成长高地。
一是内培为主,打造学习型组织和个人。依托全球“五国九地”研发中心,整合全球优势资源,通过项目培养大纵深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同时,充分利用与 福特、铃木等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合作平台,建立人才定期交流机制,有效地将先进管理经验、技术规范复制,并创造出具有长安特色的自主研发模式。
二是外引为辅,虚怀若谷引进全球高端人才。海纳百川,广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成长高地。目前,已建立一支6000多人的科技队伍, 拥有专家、博士150余人,引进海外专家80余人,其中10人入选“千人计划”,居国内汽车行业第一。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6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 号。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人才领军作用进一步凸显。
坚持狠抓质量,加强管理模式创新和品牌提升
徐留平认为,科技是驱动,品牌是灵魂,管理是基础,这是带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汽车产业的根本特征。其中,质量是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的根本,也是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而优秀的管理则为汽车产业提供保障。
坚持质量为本,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已构建设计、采购、制造、质量、售后五个方面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长安汽车产品开发流程 (CA-PDS)、供应商技术支持体系(STA)、长安精益生产体系(CPS)、质量全面体系(QCS)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体系(CRM),得到了高品质、 高质量的认可。
坚持管理创新,造就一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公司建立了3000多项流程规范和近5000项试验评估标准,牵头并参与制定了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形成了独具长安特色的管理体系,面向成本设计管理体系(DFC)等五项管理体系荣获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坚持品牌建设,实现世界一流汽车的品牌目标。2010年10月,长安汽车全新品牌战略成功发布,形成以企业品牌为主导、主流,乘用车品牌为核心、商用车 品牌为支撑、企业公益品牌为提升的互为依托、互相呼应、互补互利的品牌矩阵。同时,确立了品牌建设三阶段目标,打造“品质长安、品格长安、品德长安”。
加快转型升级,有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徐留平坚定认为,加快产业产品调整升级,推动汽车社会绿色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必经之路。
长安汽车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通过制造“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汽车,坚定不移地发展小排量汽车,推进绿色汽车产业发展。2010年,在长安汽车整体销量中,小排量汽车占比80%,为节能、环保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以微为本,坚决向高端发展。近年来通过长安之星S460、长安星光4500等一系列产品的探索,在品质、性能、功能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如2010年 上市的长安金牛星,在C-NCAP安全碰撞测试中获“准五星”,树立了中国微车安全新标杆;新近上市的欧诺成为中国经济型MPV的新典范。
坚持以轿为主,自主轿车比重不断上升。推出了奔奔、奔奔mini、悦翔、CX20、CX30、逸动等一系列产品,悦翔系列已经成为年销量超过十万辆的经典产品。同时,CD101、S101等中高级车型产品也即将问世。
坚持决战新能源汽车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以“宽领域、大纵深、多路径”为方针,大胆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尤其在新能源汽车 示范运行领域,累计销售产品900辆,累计行程近4000万公里,成为中国新能源示范运行“区域最广、行业最多、数量最大”的企业。
弘扬企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徐留平认为,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基业长青的法宝。
2009年,长安汽车形成并发布了领先文化体系,明确了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宏伟愿景,确立了“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的神圣使命,系统提出了支撑公司发展的工作准则、核心价值和精神要义。目前,领先文化已成为长安汽车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秉承“双关心”原则,主张“企业关心员工、员工关心企业”。开展一系列体制优化,如成长通道模式、薪酬体制优化,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促 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员工通过“人人提建议,人人实施建议”,已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超过60万条,直接或间接创造价值超过19亿元。
同时,长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2010年发布“长安汽车·爱行天下”公益品牌。最近五年累计上缴各类税收360亿元;提供直接岗位近5万个,带动上下 游企业1000余家,向汽车产业链直接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320万个;积极开展对口扶贫、支援三峡库区,向汶川、玉树地震等受灾地区 提供捐助,同时在科技教育、绿色环保、慈善捐赠三大领域持续开展公益活动。近四年,累计捐款突破1亿元。
新车指导价:10.29-11.9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