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先生(Mr.Harald Kruger)正式对外公布了宝马集团全新的“第一战略”,志在未来十年中宝马集团可以继续引领高端车市场。战略内容中包括新产品规划(包含拓展i系列产品序列)、全新的宝马iNEXT科技新标准以及盈利目标等内容。其中有两个点比较值得关注,一个是董事长已经确定要推出X7,另一个是宝马的发展重心变化。本文也就这两点进行分析,其中包含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不久,网上热传一张“奔驰为宝马庆生100周年”的图片,其中就写到奔驰感谢宝马一直以来的竞争之类的话,由此看出,宝马跟奔驰是一对真正的冤家。从两者现有乘用车产品线上看,基本能找到相互竞争的产品,比如1系对A级、2系旅行车对B级、3系对C级、4系对C级Coupe、5系对E级、6系对CLS级、7系对S级等。可以说,双方都密切关注着对方即将推出的新品,并会很快用实际行动做出回应。
但宝马并不那么在意奔驰的三款车,一款是R级,第二款为G级,第三款是GLS级(原GL级)。先说R级,宝马一直都没推出对应的竞品,也许它认为这种高端旅行车不会有什么市场,而结果证明了宝马的明知决策——连奔驰也把R级停掉了;再说G级,宝马之所以没推出类似竞品,是因为G是奔驰独有的符号,宝马自然不会盲目跟风搞个复古硬派越野车来;但对于已经换了两代的GLS,宝马还没有相应竞品,令人纳闷。
那为何宝马迟迟不推出奔驰GLS的竞品?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1、宝马优先补充运动特色的产品。奔驰是在2006年推出GL级的,按照汽车制造业普遍规则,车企提前四年就开始立项了,这意味着奔驰最晚在2002年就决定做全尺寸SUV的项目。
那么,2002年的宝马处于什么境地?当时宝马刚卖掉MG罗孚和路虎才两年,要知道这几个英国品牌曾经让宝马亏损了40多亿美元,最后宝马迫不得已才以象征性的10英镑送给英国凤凰投资控股公司,同时还答应提供4.27亿英镑的长期无息贷款。因为MG罗孚和路虎曾拖累了宝马,导致多个项目搁浅,所以宝马在产品线上还有待完善和细分。
在2000年-2002年期间,奔驰的产品阵容已相当完整,有A级、C级、CLK级、E级、S级、ML级、G级、SLK级、SL级、CL级,其中有两款SUV和四款跑车(Coupe也算进去);而同时期宝马的产品只有3系(含Compact车型)、5系、7系、X5,由此看出这个宣称自己运动的品牌却没有几款特色的运动车型,即使是M系也只有M3、M5,可选择性较少。所以那个时期的宝马,当务之急是完善自己的产品线,使自己具备跟奔驰抗衡的实力。
宝马欲先巩固老客户,再慢慢拓展新客户。而宝马的老客户大多是奔着它的操控而来的,从它的广告标语(Slogen)就能看出:针对全球市场的是“Sheer Driving Pleasure”(纯粹驾驶乐趣),针对美国市场的是“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终极驾驶机器),针对加拿大市场的是“The Ultimate Driving Experience”(终极驾驶体验)。总之,宝马一如既往得把自己定位成为了操控而诞生的品牌,优先推出符合这定位的产品再考虑别的。
如果宝马从2002年立项,我们来看它在2006年新增的产品,多了1系、6系、X3、Z4,除了X3是SUV,其余都是后驱车,6系、Z4是跑车,由此看出宝马的确优先扩展富有驾驶乐趣的产品。再看2006年至今,宝马又新增了2系、4系、X1、X4、X6、i3、i8,并给旗下所有车型都提供运动套件可选。宝马花了十几年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现在产品线已经完善得差不多了,车型款式并不比奔驰的产品少多少。但目前看来,乘用车方面还少了全尺寸SUV。
因此,当宝马认为是时候增加X7车型了。虽然X7还没有多少消息,但笔者估计它跟奔驰GLS有一些差异化特色,比如看起来更年轻和动感,还有使用一些有助于提升操控性、注重人机交互的科技等。
2、迫于奥迪的压力。两年前,奥迪曾对外宣称将投入240亿欧元用来开发新车和新技术,其中将推出Q1至Q9的产品,几乎覆盖整个SUV市场。宝马或多或少感受到了些压力,而且奥迪在产品风格上跟宝马有一定相似性,都是强调年轻、活力、时尚。
3、全尺寸SUV的需求在增加。全球有三大对SUV需求量较大的地区,美国、中东、中国,其中美国和中东偏爱买体型较大的SUV,宝马认为有必要用7座的全尺寸SUV开拓这部分用户群。
此外,中国市场对7座SUV的需求也在增加,目前市场上的全尺寸SUV产品也变多,比如奔驰GLS、雷克萨斯LX、日产途乐、英菲尼迪QX80等,而且有消息称雪佛兰将在中国投产Suburban,因此,中国在这块市场还是有前景的,而宝马中国销量占据全球的23%左右,是很重要的市场,宝马肯定会考虑到这点需求。
宝马在ABB三大品牌中最强调操控和运动,但它通过“第一战略”的发布,告知人们宝马的驾驶乐趣并非限于“驾驶”本身,而是强调“乐趣”。
什么是局限于“驾驶”?比如将手动挡、高性能发动机、赛车版的底盘调校风格等元素标榜为“驾驶乐趣”的类型。
但今后宝马将着重推出人工智能系统、无人驾驶、新能源技术、轻量化技术等科技,它认为这些也是“乐趣”,这就是iNEXT的大致内容。
为何宝马要发展iNEXT?主要有三点:
1、传统汽车遇到了瓶颈。宝马认为,现在传统汽车已经做得非常好,但是缺乏一个更好服务于驾驶者的“大脑”,因此未来的重点应该是让汽车变更聪明,还能适时给驾驶者分担一些。让驾驶者既享受到驾车的乐趣,又不至于为驾驶付出太多劳累。
其实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发展“智能化驾驶”,它成为了近10年来的一个技术制高点。但宝马除了强调无人驾驶和智能交互,还强调一些传统的东西——比如采用轻量化新材料。从最新7系采用碳纤维车身元素就能看出未来发展方向,还有宝马在100周年活动上发布的VISION NEXT100概念车,大量采用具有功能性但又富有美感的革命性材料。
简而言之,宝马就是朝着年轻+运动基因+智能驾驶的方向发展,其中“年轻”是宝马的主要客户群特征和产品风格,“运动基因”是宝马一直提倡的点,“智能驾驶”是各大车企未来发展的方向,谁在这方面做强了谁就是老大。
2、宝马能从中获取更多用户信息。只要涉及到智能系统和无人驾驶,就是一个大数据的范畴。想象一下,如果宝马只做传统汽车,什么智能交互技术都不涉及,就没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记录收集用户的偏好,从而难以开发更适合他们的产品。
所以,宝马发展iNEXT的目的即为了方便驾驶者,也是一个积累和收集用户数据的过程,而这些数据都很“值钱”,当然我不是说非法卖信息那种,而是用作新产品研发方向研究、开发更便利和智能的出行方案、研究用户使用产品习惯等。这样一来,产品的推出就更有针对性,定位更清晰。
3、i3和i8的高需求量促使宝马推广新能源车。iNEXT的其中一个内容是开发智能新能源车,包括纯电动、混动等。之所以宝马将它提升到一个重要战略,是得益于i3和i8的销量较好,自从2013年宝马i3上市以来,宝马在全球累计销售了超过50,000辆i系列车型。2014年i子品牌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宝马i8发售。2015年,宝马i3和i8全球总销量29,513辆,同比暴涨66%。
这让宝马看到一个重要的赢利点,就是新能源车。所以宝马董事长科鲁格先生提到要扩展i系列产品线,日后可能也有小型、紧凑型、中型等尺寸的i产品。而宝马在这点遥遥领先于奔驰和奥迪,奔驰直到现在还没拿出惊艳的量产电动汽车,而奥迪虽然推出不少新能源概念车,但是量产版并不多,而且看起来也比较传统,比如A3 E-tron,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因此,i系列产品成为宝马新的形象名片,当然属于新战略的重要部分。当然,i系列又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车,它们不仅造型前卫,而且用料先进和环保、智能交互性强,行驶到哪儿都是一道风景线。
写在最后:宝马所谓的“第一战略”实际上就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跟咱们国家的五年计划类似。由于宝马在前10年已经顺利扩展了主流乘用车产品的阵容,所以才尝试玩新的技术和涉足新领域的产品。并不是说它的品牌定位变了,而是宝马想用革命性的技术来强化自己。
宝马是ABB中历史最短的,但我们看到它在每一个时期都在完成自己的阶段目标,比如70年代打造自己的明星产品,成功了,它就是今天的3系;80年代尝试做大型豪华车,也成功了,它就是今天的7系;90年代尝试做SUV,也成功了,看看今天满大街跑的X5;进入了2000年后宝马设法把所有产品都往运动靠拢和凝聚,现在也成功了,大家看到任何一款宝马产品,即使没亲自开过,也能联系到年轻、休闲、活力这些关键词。2010年后,宝马量产i系列,销量增长也可观。
笔者觉得,宝马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发展那么快,也许因为它十分重视用户的需求,并不断在大胆做创新吧。
车型图片 | ![]() |
产品名称 | 宝马3系 328Li xDrive 豪华设计套装 |
厂商 | 华晨宝马 |
级别属性 | 中型车 |
发动机 | 2.0L 245马力 L4 |
变速箱 | 8档手自一体 |
驱动方式 | 前置四驱 |
长/宽/高(mm) | 4753*1811*1454 |
轴距(mm) | 2920 |
车身结构 | 4门 5座 三厢车 |
最大扭矩(Nm)/转速 | 350/1250-4800 |
最大功率(kW)/转速 | 180/5000-6500 |
工信部综合油耗 | 7.2 |
最小离地间隙(mm) | - |
油箱容积(L) | 60 |
行李箱容积(L) | 480 |
整备质量(Kg) | - |
保修政策 | 三年或10万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