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2日, 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共邀请来自政府部门、车企、供应链企业、行业机构等200余位嘉宾发表演讲,研讨产业政策、探究未来趋势、剖析问题症结,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全球汽车行业深度交流与合作。
在11日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发表了《技术提质,合作向新,软硬协同推动智驾向高而行》主旨演讲。
“当一项技术在创新过程中,处于 10% 到 20% 阶段是关键节点,要么迎来拐点快速增长,要么坠入创新鸿沟走向消亡。”
在陈黎明看来,过去,智能手机因给用户带来真正价值,在拐点后实现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也一样,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也得到迅速增长。所以,中高阶智能驾驶也迎来了一个拐点,后续也会快速地增长。
他的这一结论源于三个判断:
一、智能驾驶是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部门都对整个智能汽车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和行动方向。电动化领域也实现了变道超车,助力中国汽车从大国走向强国。电动化也助力了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智能化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也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行业的推动,在过去几年里边,城区NOA或者高速NOA功能逐渐从这个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逐年下探,今年已经下探到了15万以下。另外,今年一季度车企的智驾平权也进一步推动了普及应用,会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
三、中国终端客户的拉动,麦肯锡有一个统计报告,大家在选择电动车和燃油车的时候,智能化是在考虑电动车的 TOP 2因素之一,可见智能化已经成为选择电动车的一个主要因素,包括在选择高端品牌的时候也是一样,前三个里边,两个都是跟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也就是说选择在高端车的时候,大家会考虑更多车型的智能属性。
陈黎明还提到了智能驾驶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从用户角度来对目前的高速 NOA 和城区 NOA 做了一个划分,从不可用,可用、好用到爱用,目前高速 NOA 已经到达一个好用的阶段,但是城区 NOA 现在目前只是一个可用阶段,离好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城市的交通状况复杂程度要远远高于高速。
“对于整个智能驾驶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硬件、软件都在不断发展,但最后都会进一步集成。硬件层面,会从目前的分布式架构集成至中央计算平台。软件层面同样会实现集成,最终形成统一的 AI Agent。最终所有的控制功能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布式控制。我们希望能够跟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人人爱用的智能驾驶产品,来兑现智能驾驶的用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