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评·评论·原创】
如果想开上一台合资车或进口车,那么选择韩系品牌的产品绝对是个花钱最少的选择之一,这也多多少少造就了韩系车在中国不错的销量。不过近日有消息称,韩系品牌中在中国占绝对主力的现代及子品牌起亚(下文统称现代集团),销量却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那还应该入手韩系车么?
其实在2014年,现代及子品牌起亚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很不错。其在华乘用车销量为1812778辆(含进口车46694辆),同比增长12%。不过,近日据韩联社的消息,2015年7月份,北京现代新车销量为54,175辆,较2014年8月的80,169辆,同比大幅下降32.4%;1-7月北京现代累计销售564,451辆,同比下滑10.9%。7月份北京现代销量创2011年7月(52,016辆)以来新低。
如果你不愿看那些复杂的数据,没关系,反正结果就是一个:最近现代集团的汽车销量有不小的下滑。
△ 东风悦达起亚K4(上图)及北京现代名图(下图)都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
其实销量下滑也不是现代集团自己面临的现状,而是整个市场都不好过。头晕眼花的数据笔者就不例举了,举个简单例子。前阵子2015成都车展的时候,笔者和小伙伴基本参加的每一个品牌发布会,领导发言中,总会有这么一句话:在今年车市增长缓慢,市场表现低迷的现状中,我们xx品牌有xx的表现……
△ 全新途胜的到来,将为拉动现代集团的销量起到正面作用。只是新产品真正有“疗效”,还需要一定的时日(产能爬坡等原因)。
难道是产品不新、不好?其实不然,现代集团一直针对中国市场投放了自己的各种新车。无论是来自北京现代的名图,东风悦达起亚的K4这类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还是索纳塔九、ix25、KX3、全新途胜这样的全球化产品,现代集团都“慷慨”的投向了中国市场。
要说这些产品,除了延续了韩系车一贯的配置优势以外,最重要的一点的就是好看。在彼得·希瑞尔的领导下,现代集团的产品早就一洗早年间的模仿和山寨,向着高水平的原创设计进军。至少笔者觉得,现代和起亚的现在的许多新车外观设计都算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长得好看也不能当“饭”吃,综合实力更重要。但是靠脸吃饭这事儿多少满足国人的“面子”心理。不过随着自主品牌的“向上走”和更多合资品牌的“向下走”,也的确让夹在中间的韩系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拼价格吧,现在自主品牌的车型更有优势;拼品牌影响力吧,现代和起亚明显又不是丰田、大众这种老牌车企的对手;拼制造工艺吧,现代和起亚也绝不是拔尖儿的。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现代和起亚的卖点看似没有那么突出和鲜明。不过,同样是亚洲厂商,现代和起亚的产品设计更因地制宜的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不仅配置丰富、外观内饰设计也比较符合中国人审美,加上相对实惠的价格和偏向舒适化的调教,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也许就是韩系车最大的特点了。这倒也符合不少中国消费者“中庸”的购车理念。
当然,面对销量下滑现代集团面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对内则是高管换防,自韩国总部的LeeByung-Ho将接替金泰润出任北京现代总经理,金坚(Kim Gyun)则将接替苏南永担任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此外,在韩国总部,TanTao-Hung将接替崔成起负责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域事业。金泰润和苏南永将退休担任顾问角色。
换人上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你会发现,现在现代和起亚品牌的车型开始了大规模的打折活动,没错,这也许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
随便举个例子,北京现代的新胜达和ix35最高降3万元,起亚狮跑、智跑全系降5万元、2万元。颇有些从自主品牌碗里抢饭吃的意思。虽然笔者会说,喜欢韩系车的消费者们可以借此机会赶快抄底,得一个实惠。但是从品牌长远发展来看,总是用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方式拉动销量,会不会给消费者一个“韩系车就是会掉价”的印象呢?
虽然现代和起亚遭遇了销量大幅下降的困境,但具体看来,也主要是新胜达、ix35及智跑等SUV老车型表现不佳,毕竟在国内SUV更新换代比翻脸还快的当下,这些车型的确“岁数”稍大了些。反观名图。朗动等轿车产品,依旧有一个算是不错的销量。
总结:韩系车的一些产品虽然在坊间曾被誉为“屌丝三宝”,但这至少也代表了产品的高性价比。不过想要真正像丰田、大众等品牌做出自己独特却又不能替代的风格,光有一个个性的外观和性价比这样“肤浅”的优势是不行的。随着自主品牌产品的步步紧逼,现代和起亚除了推出各种靠谱的新产品外,保证利润的同时如何不让自己太掉身价,相信才是摆在它们面前更大的难题。虽然韩系车销量还不错,但是依旧任重而道远。
新车指导价:12.18-16.7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