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1月零售处于历史低位,环比增速降幅31.9%也是仅次于2023年1月的41%降幅。
先来看1月乘用车市场的整体特征:
1、批发、生产、出口均处于历史低位,1月零售在过去10年中仅高于2020年和2023年的1月零售,预计2025年“低开高走”的潜力巨大;
2、自主品牌1月批发份额突破68%,零售份额突破61%,较去年分别增长8个和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的全面遥遥领先,反映出2025年自主品牌从产品力到渠道管理上的模式创新,继续得到用户支持和认可;
3、价格战趋稳,1月降价促销力度温和。虽然降价宣传较多,但历经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火爆零售,价格促销状态较好;
4、乘用车出口达到38万,同比增长3%,增速放缓特征明显;
5、2025年1月去库存特征不突出,1月厂商库存增1万辆,渠道库存去除7万辆,燃油车经销体系不稳带来库存大幅降低;
6、新能源车国内零售74.4万辆,增速10.5%,仍保持较好增速。由于春节前后是县乡市场购车高峰期,新购需求较大,燃油车占比偏高,1月新能源车零售年渗透率低是正常季节规律;
7、自主车企迅速成为头部绝对主力,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继续占据头部领先位置,厂商销量份额从上年度38%上升到2025年1月的46%,代表传统自主企业的新能源转型成功;
8、自主乘用车高端化突破明显,1月份2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占比从2022年22%,2023年29%,2024年的32%,上升到2025年的37%。但目前汽车普及率仍是世界偏低水平,需要低价产品推动普及,自主需要低端化加力发展;
9、SUV持续超强增长,1月乘用车国内零售的SUV占比50%。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的SUV占比49.5%,1月新能源车出口的SUV占比62%。
1月自主品牌零售109万辆 出口延续强势增长特征
具体从零售端来看,1月自主品牌零售109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3%。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1%,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
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1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5.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1月豪华车零售21万辆,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28%。1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1.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零售份额表现较好。
从批发端来看,1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10.1万辆,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31.6%。受渠道去库存较少的促进,1月乘用车批发同比增速较零售增速高12个百分点。
其中,自主车企批发144.5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29%;主流合资车企批发44万辆,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40%;豪华车批发22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32%。
1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批发表现分化,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同比环比表现均较强。1月10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厂商共5家(12月9家,去年同期5家),占整体市场份额53%。万辆以上批发量的33家乘用车厂商环比正增长的有5家,其中环比增长10%以上的有5家,主力自主厂商相对冲劲较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特征。1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8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下降6%。其中1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5.9%,较同期增加7.5的百分点。1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2.8万辆,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9%;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万辆,同比下降19%。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8.9万辆 狭义插混增速大幅高于增程式
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8.9万辆,同比增长27.1%,环比下降41.2%。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4%;豪华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4%;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
1月纯电动批发销量51.8万辆,同比增长23.3%,环比下降41.6%;1月狭义插混销量29.8万辆,同比增长51.3%,环比下降40.3%;1月增程式批发7.3万辆,同比下降11.3%,环比下降41.7%。
在1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纯电动58%、狭义插混34%、增程式8%,近期狭义插混增速大幅高于增程式。
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国内零售渗透率41.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9个百分点。
1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60.6%;豪华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0%;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2.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20.8%,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新势力份额同比增长5.7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4.5%,同比下降1.4个点。
出口方面,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9万辆,同比增长29.4%,环比增长13.9%。占乘用车出口36.6%,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2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预计将保持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要驱动力,传统燃油车市场则继续萎缩。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少对燃油车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强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目前按各地以旧换新2024年的政策、按新标准顶格延续的测算基础,判断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2,340万辆,增长2%,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增长20%,渗透率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