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工具
资讯
>新闻>行业新闻>

别让中国汽车的未来折在“极越们”身上

别让中国汽车的未来折在“极越们”身上

用手机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
收藏文章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2024-12-20 08:50:30来源:58汽车类型:原创编辑:陈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这句话来形容这两年的中国汽车行业再合适不过。

高合汽车、天际汽车、恒大恒驰、极越汽车……这些曾经有过各自高光时刻的新势力品牌们,最终还是倒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风口上。

别让中国汽车的未来折在“极越们”身上

意外吗?坦白说,并不。

正如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所说,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赛的第一年,商场如战场,总要有人“牺牲”,而他们也将很快消失在造车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的只有传说。

其实,在造车领域乃至更广泛的复杂产业生态中,木桶效应常常被提及,正如木桶能盛多少水由最短木板决定,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样取决于其最薄弱的环节,然而现实却是,对于这些造车企业而言,所面临的局势远比木桶效应更为严峻。

对于企业来说,往往一个环节出现溃败之势,就会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后续的连锁反应便会汹涌而至,使得整个企业被迅速拖入困境的漩涡。

那说到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几点:资金不足、核心技术欠缺、市场竞争、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供应链问题等。

资金问题堪称生死命脉,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如同人体供血中断,研发进程瞬间停滞,生产设备停工闲置,市场推广偃旗息鼓,后续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无从谈起,融资困难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外部资金的注入,企业只能被迫停摆。

核心技术上,研发能力不足或选错技术路线,产品便会迅速在市场上沦为陪跑,产品滞销,企业收入锐减,研发投入愈发难以为继,陷入恶性循环。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也不容小觑,消费者喜好瞬息万变,企业跟不上节奏,就会被市场无情抛弃。同时,同行竞争激烈,新势力、传统车企各显神通,在品牌塑造、产品打磨、价格博弈、售后服务各个战场短兵相接,企业稍有差池,便会被挤出局。

经营管理层面,战略规划模糊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却没有指南针,产品随意布局,既浪费资源又无法精准满足市场需求,内部管理一旦混乱,决策拖沓、架构臃肿、人才流失,企业犹如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

供应链环节同样关键,原材料供应短缺时,生产线只能停工待料,交付延迟让客户满意度骤降,口碑受损,过度依赖个别供应商,对方稍有风吹草动,企业就会岌岌可危,如同将命运的缰绳交到别人手中。

所以,这些关键环节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都不是简单地削弱企业竞争力那么简单,而是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别让中国汽车的未来折在“极越们”身上

当然,这些影响还都主要聚焦于企业本身,我们更加需要看到的是,这些企业所产生的问题,会给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这些影响远比消失多少家企业更为深远。

众所周知,在汽车产业崛起之前,我国的摩托车产业曾经风靡一时,从日系摩托车品牌手中抢下了东南亚和亚非拉等大片市场。特别是在有着“摩托车王国”称号的越南,中国摩托车甚至一度占据了其80%以上的市场份额,那么,是什么让辉煌一时的中国摩托车最终消失在了越南市场?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推行“革新开放”举措后,其国内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购置代步工具也逐渐成为众多越南居民消费规划里的重要一项。

彼时的越南摩托车市场还是日本摩托车企的“天下”,被其掌握了98%的市场份额。而瞅准时机的中国摩托车企业手握价格优势,快速杀入到了这片“新大陆”。与竞争对手相比,国产摩托车的价格优势可谓惊人,举个例子,相较于日本品牌同类型产品,国产摩托车的价格能低出1200至1500美元。

悬殊的价格落差,让手头并不宽裕的越南消费者心动不已,短短3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占有率就一举跃升至了80%。

但市场风云变幻,繁荣未能持久。由于各厂商急于扩张版图、抢占市场高地,一场激烈的价格混战很快爆发。价格雪崩之下,生产成本也被迫随之削减,一些品牌为了在价格战中求得生存,只能在生产环节大搞偷工减料,而越南当地的路况条件恶劣,使得这些国产摩托车故障频发,民众的购买热情也随之迅速冷却。

最终,日本摩托车凭借过硬的质量口碑,悄然重拾市场主导权,夺回了曾经失去的份额。

中国摩托车行业曾经走过的弯路,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前车之鉴。

从“低端”、“铁皮罐头”的初印象,到如今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跑者,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之路走了近40年,这一路,中国车企披荆斩棘,在质疑声中艰难前行,才有了如今新能源领域换道超车的一次宝贵机会。

如今的中国汽车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节点,一方面,中国汽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换道超车,让中国车企掌握了诸多核心技术,国内庞大且多元的消费市场为技术迭代和产品优化提供了天然的试验田,助力企业茁壮成长,使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影响力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此刻的中国汽车也面临着诸多危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许多国家纷纷筑起高关税壁垒、设置繁杂严苛的技术认证与准入标准,试图阻挡中国汽车迈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同时在海外市场,中国品牌的认知度相较于传统汽车强国仍有不小差距,消费者的固有偏见与信任构建的漫长过程,给中国汽车的持续拓张带来重重困难。

别让中国汽车的未来折在“极越们”身上

然而一些新势力造车企业的相继暴雷,对于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声誉的不良影响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一些海外消费者会对中国汽车品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从而在购买决策时更加谨慎,甚至放弃选择中国品牌汽车,而部分海外媒体和竞争对手也将借机大肆渲染,削弱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长期以来努力建立的积极形象,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这些企业的破产会使其对投资中国汽车品牌持更加谨慎的态度,进而减少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品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品牌”

正所谓“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在中国汽车产业快速淘汰的当下,企业一定要吸取前人教训,以清晰的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积极打造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优化供应链管理水平、储备雄厚资金实力与多元融资渠道,千万别让中国汽车的未来折在“极越们”身上。

问卷调查:五大人群 对车的8大偏爱相关阅读

叶盛基:《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发布
叶盛基:《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发布
3月2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代表项目组,就《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2025)》做简要预发布,该报告是一部系统完整论述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性报告。..
行业新闻
付炳锋:新能源商用车已从政策牵引向市场拉动转变
付炳锋:新能源商用车已从政策牵引向市场拉动转变
在数智化人工智能大发展的浪潮下,智能化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成熟与拓展,尤其在商用车领域,自动驾驶商用车、物流配送车辆能够带来更加直接的经济效益,更具有应用价值。..
行业新闻
高翔:要以市场驱动为主 提供开放的技术路线
高翔:要以市场驱动为主 提供开放的技术路线
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高价值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宝马的发展战略和中国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增长、创新与合作这也是宝马进入中国市场30年以来一直关注的三个主要话题。..
行业新闻
崔东树:未来汽车必然会是短命的产品
崔东树:未来汽车必然会是短命的产品
“电动化是全场景竞争,新能源车的竞争没有上半场、下半场,电动化是永远的竞争,因为电动化真正带来的是产业链全新的革命。”..
行业新闻
“3月卖不到2万辆就下课”的艾铁成宣布辞职 沈斐接任
“3月卖不到2万辆就下课”的艾铁成宣布辞职 沈斐接任
4月2日,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通过乐道App发表文章宣布离职,不再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和蔚来高级副总裁。原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将接任乐道汽车总裁职务。..
行业新闻
全国
收藏 评论
按字母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WXYZ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