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评·游记·原创】
相信许多国人对于这六连星的第一印象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末的港京拉力赛,那时,人们还习惯性的称其为“富士”。而“昴”(指六连星即昴宿星团)的日文发音便是“SUBARU”。从1990年到2008年,斯巴鲁在这将近20年间一直活跃在WRC拉力赛场上, 其经典的各款赛车(早期是力狮RS,即第一代BC,直到后来专为赛事研发的翼豹出现)和它们的驾驶者科林麦克雷、伯恩斯、索伯格——都与这个品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深深地植入了其粉丝的脑海中。
直到2004年,斯巴鲁品牌正式进入中国,森林人、力狮、傲虎等车型大量引入,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品牌。但由于人们此时来自于赛事根深蒂固的初步印象,以及其全时四驱、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特别当时其一票装备大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车型进入市场可谓独树一帜)的大量宣传,“运动、操控、动力、抓地力”这些或准确或模糊的词汇、概念基本上成了这一品牌全部的关键词。
▲ 国内一些斯巴鲁的4S店也能看到这样的展示底盘。而位于画面左侧的则是其航空宇宙部门为波音787代工的机翼。
2008年-2009年,斯巴鲁各车系开始新一轮大的换代,铁粉的不适应(主要是设计风格上的变化)倒是换来了更多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于是乎很多人猜测这家颇具特色的日本车企是否开始转型?此外,究竟什么是这家企业的精髓?它和丰田、本田、日产这些规模更大的日本车企又有何不同?很多人发现其实自己并不真的了解斯巴鲁这个品牌。要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觉得你有必要和点评君一起去趟群马(富士重工群马制作所本工场),去探究六连星的真谛。而本周,我们还将带你一起去十胜(北海道地名)观看亚太拉力锦标赛北海道站,去重温那“拉力蓝的赛场魅力”,敬请关注汽车点评网的系列内容。
▲ BRZ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民间玩家对于斯巴鲁运动口碑的赞许,而且这一无冕之尊斯巴鲁并没有靠其传统优势涡轮增压的水平对置发动机+AWD四驱系统实现。图为BRZ原厂版及GT300版RC遥控漂移车。
▲ 这里还有一些斯巴鲁轻自动车的小玩具,这一部分不是重点,很多网友估计也非常陌生,不过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会在后面的内容中有所提及。
第一站:斯巴鲁群马制作所
好像吃了士力架一样的生产线
客观的说,斯巴鲁无论在日本还是全球范围都不算是一个大厂,群马本工厂和矢岛工厂的年产量在62万2千台左右,另外还有一个美国工厂生产傲虎(傲虎这个车型就诞生自美国市场)及代工丰田凯美瑞为主,年产量也在20万。其中我们此次参观的矢岛工厂的年产量在42万2千台左右。
▲ 我们的参观车辆是由一台Stella电动车改进来的,属于斯巴鲁的所谓“轻自动车”。
斯巴鲁汽车的产品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乘用车和轻自动车。乘用车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在国内销售的车型,而轻自动车主要是一些供应日本国内市场的小车。群马工厂所生产的,就是除了一些交由大发及丰田代工的K-Car、小货车、微型面包车以外的所有主力车型。我们熟悉的力狮、翼豹、 XV、森林人以及供应其本土的EXIGA等车型分布在矢岛工厂,而BRZ及其姊妹车丰田86、翼豹、WRX、STi、LEVORG则在三公里以外的主工厂生产。
▲ 群马的矢岛工厂及主工厂生产的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车型。(图片来自网络)
▲ 这款名为Trezia的小车由丰田代工为斯巴鲁生产。(图片来自网络)
▲ 以上这些轻自动车基本都是由大发为斯巴鲁代工生产。(图片来自网络)这样来看,有朋友觉得斯巴鲁汽车在历史和现今车型较少的解读可能是对于品牌历史不太了解的缘故。
绝大部分工厂都不能拍照,这里也不例外。从这次我们主要参观的矢岛厂区的建筑来看,这里并不是一个新工厂,但略显陈旧的门窗与崭新的生产线设备显现出强烈的反差,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里的生产设计几经换代。
矢岛工厂中包含了冲压、焊接、组装、涂装以及一个保险杠生产线等几个部分。这个号称是东京巨蛋12倍大的工厂其实从占地面积来讲并不算非常大,如上所述总共有六个车型在这里生产,因而厂房内略显狭窄。
和很多日本车企的生产线一样,这里充斥着各种如电动游戏一般的电子提示音,响彻一团。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斯巴鲁生产线上的工人如吃了士力架一般,装配部件的速度和频率明显快过我见过的所有汽车装配线。拥有将近2900名工人的矢岛工厂就是通过这样的工作强度加上两班倒、周末早晚班的生产安排,换来了42万台的年生产量。平均下来,矢岛的两条生产线下线一台车分别用时63.6秒、72.6秒,这是要快过其美国工厂的。
▲ 矢岛工厂两条装配线,一条主要生产翼豹(注意不是WRX)、XV、森林人,另一条生产力狮、傲虎、森林人和EXIGA。生产线上众多的车型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其生产线及物流配送的管理水平。
▲ 负责任的说,这里工厂工人的装配速度是点评君见过所有汽车生产厂里最快的。车身上工人通过手写记录的字条与流水线上各种电子提示音,这些都让人印象颇为深刻。
斯巴鲁群马制作所的生产线上工人平均年龄在35.3岁(我们参观的矢岛工厂为35.9岁),平均工龄在17.3年(矢岛工厂16.6年)。我们知道,装配工人的工龄其实才是决定装配工艺的最重要指标,而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老工人在培训年轻工人的场景,还有许多标牌、工人自造的设备都是辅助培训的工具。据工作人员讲,尽管斯巴鲁的生产线上工人的年龄和工龄并不是日本车企中最高的,但其实生产线上的老工人非常多,之所以平均年龄不大主要因为前些年日本年轻人择业取向的问题,造成了一个时期的断档,现在年轻人又重新回到了生产一线,他们正在尽最大的努力对这些年轻人进行培训,而他们认为这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运转的过程。
▲ 抛开我们对于所谓自动化的理解误区,装配线上工人的工龄和经验是决定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到在斯巴鲁的生产线上,这样年长的工人非常多,而他们的动作频率丝毫不比年轻人慢。
▲ 此次除了矢岛工厂外,几公里外的大泉发动机变速箱生产厂则是首次向媒体开放。目前斯巴鲁生产的乘用车里,除了BRZ的变速箱由爱信提供外,其余车型的均由其自己生产制造。
迷你博物馆——15台展车讲述斯巴鲁自己的故事
这个展馆位于斯巴鲁群马矢岛工厂的来宾接待区,和很多汽车厂商的开放区域一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参观。这里的博物馆比较袖珍,仅仅摆放了15台车型,既不算全,也没有涵盖全部对于斯巴鲁有重大意义的车型,不过我们依旧可以透过这些车了解其基本的发展历史。
◎了解斯巴鲁必须要了解的360
这是斯巴鲁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车,采用单体硬壳式车体结构。在1500(下面会有介绍)被认为在市场没有太多胜算而被判死刑后,斯巴鲁制造了这款装备360cc发动机的四座轻型乘用车,以迎合当时日本政府对于制造国民车的号召。
在这次参观的行程中,前半段各个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一直全程陪同,在和他们的接触和交流中可以感受到斯巴鲁的工程师、设计师非常喜欢与媒体聊天交流,而非应付差事。很多工程师都有一股钻研劲儿,比如在攀谈中我们了解到,研发X-Mode的工程师田中拳一在系统开发初期,为了探究森林人在越野能力上与一些硬派SUV的差距,每周末利用自己钓鱼、野营的时间,租各种越野车(比如Jeep牧马人、奔驰G-Class)与森林人一同出游,在实际使用中去发现问题,并使用相对低成本的结构和解决办法去实现更好的效果,而这一系统开发的想法也是从日常使用中来的。
有意思的是,当年斯巴鲁360的设计师佐佐木亦是如此,由于以前从事船舶建筑设计,毫无汽车设计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专门去考驾照,以期能更好的研究斯巴鲁360设计的参考车型——雷诺授权日野生产的小型车4CV。
◎原厂代号P-1的斯巴鲁1500
这原本可能才是斯巴鲁历史上的第一台车,矢岛工厂游客中心里的这台车也是唯一一部仅存下来的试做车。由于大股东对其市场前景的不看好,1500最终并没有被推向市场。与这款车的开发过程并行的斯巴鲁重工业的各个子公司的重组,即便如此,它的开发经验和相关资料还是对后来斯巴鲁360的开发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
◎斯巴鲁1000,日本历史上第一台前驱轿车
斯巴鲁1000是在1500(P-1项目)流产后研发的又一小型轿车产品,排量923cc,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与1500不同的前置后驱不同,1000是日本历史上第一台前驱轿车,此时日本市场上其竞品车型有大名鼎鼎的丰田第一代卡罗拉,以及日产第一代阳光等车型。可以说斯巴鲁1000引领了当时日本小型车的FF(前置前驱)化。更值得一提的是,斯巴鲁1000当时的项目代号为A-4,与此同时他们的工程师居然还在研发一款代号为A-5的电动车。虽然直到七十年代初,斯巴鲁才展出了第一台电动概念车,但足可以看出这个企业从成立之初走的便是技术流。
◎短命的斯巴鲁360替代车型R-2
此R-2非彼R2,前者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而后者则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产物。共同点是都属于微型轿车,且都仅存在了一代。R-2仅仅存在三年便被后来红极一时的REX取代。
▲ 此R2非上面的R-2,和展厅里的另外一台概念车一B9 SC(下图)一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猪鼻子”。(图片来自网络)
▲ 这一短暂的时期斯巴鲁的设计由阿尔法·罗密欧的首席设计师Andreas Zapatinas掌舵,他的作品除了这台B9SC、B11S以外,就是驰鹏。
◎REX曾更名改姓来到过我们身边
没错,图中这台红车可能许多网友觉得眼熟,当年贵州航天工业公司引进技术生产的云雀汽车就是斯巴鲁的第二代REX。从1972年到1992年,REX总共历经了3代,而它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字,比如Mini Jumbo(欧洲版)、Viki等等。
如上所述,展馆中这辆红色的REX Combi为第二代车型,第二代车型最大的变化就是改REX一开始的后置后驱为前置前驱,而到了1983年这款车型装备了可以切换前驱和四驱的4WD驱动系统,并且Rex Combi车型还追加一台544cc的直列二缸SOHC EK23-T型涡轮增压发动机(仅限FF车型),而前轮的通风式碟刹,在日本轻型车中也是首例。
◎Leone 4WD旅行车 日本第一台四驱轿车
Lenone的发布也是在1972年,年初发布的是双门和四门车型,到了9月斯巴鲁发布了这台旅行轿车。它是斯巴鲁首款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四驱系统搭配的车型,同时也是日本汽车史上的首台四驱车型。而它的RX版本还有一个“第一”——那就是日本首台使用四轮碟刹的车型,这同样是在1972年……
可能由于年龄的问题,很多网友对于Leone并不熟悉,但要知道,斯巴鲁最早参加拉力赛的车型就是Leone的四驱版本,而它的后继车型便是后来在拉力赛场名声大噪的Impreza翼豹。
▲ 其实后来翼豹“WRX”的名字也就来自于这部赛场上的Leone RX Turbo。
◎Brat——热销的小皮卡,不对,这叫多功能轿跑车。
Brat是辆奇怪的车,斯巴鲁曾给它定位于多功能轿跑车(coupé utility),仅在北美洲和大洋洲(大洋洲称之为Brumby)销售。后来同样来自于斯巴鲁北美设计团队且改自傲虎的Baja其理念和风格像极了Brat。就连第40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雷根在他位于加州圣塔芭芭拉的私人农场里也留有一辆Brat。
▲ 斯巴鲁Baja,如果你去美国很有可能会在路上看到这款车型。(图片来自网络)
◎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力狮旅行轿车
力狮(Legacy)诞生自1989年,也正是它的出现挤占了Leone的市场生存空间。从个人角度说,力狮旅行版无论是其实用性还是美感都远超过三厢版车型,而从其第一代(BC)车型开始斯巴鲁便为力狮设计了旅行版车型,并与三厢同时推出。另一台红色展车是现款力狮旅行版,而由于号称斯巴鲁历史上最速旅行车LEVORG的出现,这也成为了目前力狮旅行版的最后一代车型。也许是由于力狮与傲虎在产品上的差异较小,未来将会出现LEVORG与傲虎搭配的格局,力狮旅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WRC的世界 六颗星曾经的也是现在的灵魂
在这个不大的展厅里收藏有两台WRC赛车,一台是理查德·伯恩斯的3号翼豹WRC2000,另一辆是索伯格的5号车。是的,这里没有科林麦克雷的车,不知道是否都收藏在英国?前者大名鼎鼎,你可以看到很多翼豹的模型都是这台3号的WRC2000。这是GC平台上开发的最后一部拉力赛车,它由Prodrive的工程师Christian Loriaux领导的团队设计开发。而到了WRC2001其使用的就是第七代圆灯翼豹WRX STi了。说起伯恩斯,这也和科林麦克雷一样,属于英年早逝的赛车天才,球场上有红魔,而很多人把斯巴鲁称作赛场上的蓝魔,而这些人,功不可没。
另一台车是皮特·索伯格的,索伯格自2002年开始离开福特车队加盟斯巴鲁,在2003年就拿到了年度车手总冠军,后面两年一直是积分榜亚军,直至2007年斯巴鲁正式退出WRC赛场。说来有趣,在有次表演中索伯格坐在车顶上表演特技,但跳下车时不慎摔倒,结果在追了一会儿之后赛车自己撞向赛道一旁护栏,很是丢人,当时那台没有被驯服的翼豹就是这样一台10代STi改装而来的赛车,涂装也非常相似,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台,哈哈。
说到这,我们此次行工厂行程渐进尾声,如果你的兴致刚起,别着急,我们本周还会推出一篇关于斯巴鲁的亚太拉力锦标赛观赛日记,从港京拉力赛、国内民间的翼豹杯、日本的Super GT、以及今天的APRC,很庆幸,它从未离开,它依旧值得你为之兴奋,这就是赛场上的斯巴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