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评·新闻·原创】
本次车展上上汽为大家带来了两款面向未来的车型,其中一款是搭载氢能源动力的上汽荣威950 Fuelcell,它采用燃料电池堆和蓄电池两种能源,燃料电池方面是将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能和水,这部分电能就可以用来驱动车辆以及为蓄电池充电。
说点儿更具体的,这款车型在后备箱下方安装了两个氢罐为燃料电池输送能源,这两个氢气罐可承受最大700bar的压力,相比早期的荣威氢能源方案至少提升了一倍,这也让这台概念车的最大续航里程达到400km,相比大多数纯电动车都有更大的优势,而且如果有加氢站的话其燃料补充速度也远超纯电动车的充电速度。
同时车辆的蓄电池也能发挥它的作用,首先该车支持纯电驾驶,在不消耗氢气仅依靠蓄电池的情况下可以行使50km。普通模式下,蓄电池也能在低速区间提供动力,与燃料电池共用同一个电机,使得氢气的使用更为合理化。消耗氢气比较经济的车速与内燃机车型相仿,在60km/h左右。
性能方面,目前工程样车标称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最高时速为160km/h,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日常代步需求,并且也能应付高速公路的行驶要求。
新能源车在节约使用能源的同时往往也能带来较好的使用经济性,其平均每百公里的能耗为1000g氢气,折算成人民币大约在3角左右。不过目前能源的加注是氢能源车会面临的较为明显的问题,虽说远在地球另一端已经有城市建造起了不少的加氢站,然而在能源市场较为闭塞的中国要发展加氢站还需要技术更成熟的同时获得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安全也是新能源车备受关注的热点,在车身安全的基础上,车尾的两个氢气瓶拥有非常高的强度,同时还带有氢气泄露传感器,确保行车和受到碰撞时不出现意外。
另一款车型则更多停留在“概念”阶段,MG在基于全新车型锐腾的基础上制作了这台MG iGS,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可自动驾驶,其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远程遥控泊车;以及60至120km/h速度区间的自动巡航、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行驶、自主超车等功能。
△ 整车造型源于MG锐腾,只是在周身添加了大量的雷达和摄像头,车顶的激光雷达和支架也是其主要的特征。
从外观上来看,车顶的激光雷达还是最为明显的特征,相对于早年还在车顶上搭架子的试验车型,iGS已经优化了车顶设计,制作成更容易被消费者的造型,看起来更为协调,并且也做了空气动力学优化,减小了风阻。
△ 相对于早期试验车型,这种支架和雷达的造型已经更接近量产。
在车头和车尾的底部都能看到一个圆柱形的突起,这也是用于安装支持自动驾驶的雷达设备。当然从安装的位置上来看并非完美,车底的雷达不仅会影响车辆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同时这些容易被剐蹭的部位在驾驶者自己操作汽车时会导致雷达设备的损耗。
△ 车辆底部的雷达虽然不影响外观造型,但所处的位置对雷达本身来说太过危险。
自动驾驶离我们很近,但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自动驾驶阶段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责任的认定、雷达设备的制造成本。就拿目前号称支持的远程泊车来说,该功能依托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但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等密闭、立体的环境仍是其技术所不能支持到的盲区。
点评君总结:上海汽车主要通过这两款车来展示目前其最新的技术成果,展现了研发团队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这两款车也暴露了一些新能源和自动驾驶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生产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挡在未来汽车生活前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