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点评·原创·点评】
在汽车界,提到斯巴鲁这个品牌总能让人联想到它对于技术的执着,也正是这份执着铸就了今天斯巴鲁的成功。同绝大多数车企一样,斯巴鲁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线,甚至将触角触及到跑车领域。今天我们试驾的主角斯巴鲁BRZ是斯巴鲁与丰田联合研发的全新跑车,由于它与大名鼎鼎的丰田86为同平台打造,因此BRZ在很多车迷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作为一台抛弃斯巴鲁赖以成名的全时四驱系统而采用后驱平台打造的BRZ,我想大家一定会有着很多期待与疑问。期待它能够有着极佳的驾驶乐趣和可玩性,但同时又想了解它的实用性到底如何。相信看完这篇试驾文章,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点击上方图片直接仔细阅读该编辑观点
从个人角度而言,与丰田推出的
86相比我更喜欢斯巴鲁BRZ,说这句话当然跟本文的主角是谁没啥关系,主要原因还是在于86与其原型车的感觉相距甚远,而BRZ是斯巴鲁被收购后少有的个性车型。
对于造型的设计方面我到没什么太多可说的,相信关注这款车的人也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反正很少有人说过不喜欢它的样子。不过我想说就是BRZ是近几年斯巴鲁旗下难得一见的无框车窗车型,也算是让不少斯巴鲁车迷找到一些过去的感觉。
Coupe车身的出现自然在意料之中,短小精悍的造型绝对是运动中的一把好手,足够低矮的车身高度也更是满足了车迷们的期待。
具有浓烈STI式战斗气息的内饰也出现在BRZ的车里,尽管看到不到STI的logo,但也是纯正的斯巴鲁运动风格。当然也有一点点小的遗憾,那就是中控台中央突兀地出现了一个标准丰田范儿的音响控制面板。
不过我想很少会有哪个打算购买BRZ的人会像我这般挑剔,起码从多方面角度来看这款车已经足够运动、足够好玩了。还有就是哪个广被流传“切2挡7300干Y”的故事,虽然更多的是制造噱头和影响力,但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这款小跑车的特点和实力。
很多将
BRZ作为购车考虑目标的消费者自然是对BRZ过硬的性能和极高的可玩性赞赏有佳,但真到购买这一环节时,很多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又很让人心生犹豫。我认为无外乎是对车辆空间、内部实用性等方面的担心。接下来我将对BRZ内饰以及空间方面做个详细介绍,意在帮助大家分析出到底BRZ适不适合你。
斯巴鲁BRZ的内饰氛围充满了动感与战斗的气息,让人能够快速将其对号入座。但与此同时,它又不会让人觉得设计太过粗犷而缺乏精致感,这是非常难拿捏的,BRZ这方面做的很好。
车辆的方向盘、换挡杆、手刹档把以及座椅部位都被精致的红线点缀,仿佛时刻都在提醒着驾驶者这不是一部一般的轿车,它是充满血性的。
银色金属质感的中控饰板填充了中控台很大一部分空间,简洁的设计思路是这类平民跑车所一向追求的朴实设计语言。紧紧被银色饰板所包裹的是多媒体系统的各个控件,控件设计非常大,只是缺少中文提示多少还是会影响一些上手时间。
多媒体控件下方是BRZ的空调调节区域,左右分区空调是此车的标准配备。总体来说在确保不错视觉效果的同时,该区域的操作能够做到方便、直观。前排座椅加热按钮放置在了手刹的右侧,符合人体工程学,开启或是关闭都能够做到行车中视线不离开前方,以确保安全。
有趣的是BRZ有着分区空调,也有着座椅加热,但是主副驾驶位置的座椅调节却仍为手动,显得有点缺乏人文关怀,但也许这就是这类车型所想传达的语言,一切忠于驾驶乐趣。
BRZ提供了一套包裹感很好的座椅,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翻皮座椅能够提供极强的摩擦力,这种设计所带来的好处是当车辆快速过弯或是玩漂移的时候能够对驾乘人员腰部以更好的支撑。
很多人都对BRZ的后排空间到底适不适合坐人产生疑问,那么我们不妨就请位体验者来实际看看它的后排空间到底如何呢?
由于斯巴鲁BRZ为双门版车型,因此想要进入后排还需要先将前排座椅向前移动,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向外拉一下位于前排座椅旁的拉带便能顺利移动前排座椅。但是,相对低矮的车身对于进出后排还是有一定影响。
在入座后排后,无论是体验者的腿部空间还是头部空间都非常局促,短距离行车问题不大,但长途行车的确不适合后排长时间坐人。可见,由于受到斯巴鲁BRZ车身结构所限,对于后排做人而言实在不做推荐。
汽车点评编辑部每当过年的时候,都会安排编辑们写一写当年最喜欢和来年最期待的车,我在2013年写的文章中就包括了斯巴鲁BRZ和丰田86这两台孪生兄弟,在我看来,除了品牌和产品有着细微不同,它们同样精彩。
这也是我自告奋勇跑去提这台斯巴鲁BRZ的最大原因,从拿到钥匙那一刻起,便开始幻想着驾驭它的情形。提车地点在北京的某个写字楼的地下车库,当我第一次转动斯巴鲁BRZ的方向盘时,竟然获得了一丝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像是偶遇了多年不见的老友。
斯巴鲁曾经是我最喜欢的汽车品牌,没有之一,因为在刚刚拿到驾照的那些年,能在中国买到的性能车实在屈指可数,而当时的翼豹WRX几乎国内市场中是最最平易近人的性能轿车,不管它搭载的是2.0T还是2.5T,也不管是不是换装了全套STI动力系统,只要在后视镜中看到车头上那个深邃的六星标志,总有一种神挡杀神的冲劲,这种对斯巴鲁的喜爱一直延续至今,今天如果有机会让我买到一台车况良好的8代WRX,恐怕我会乐的好几天睡不好觉。
但放眼斯巴鲁近几年来在国内销售的产品,除了售价高昂的STI以外,剩下的一律是为那些喜爱生活的人所准备的。所以对于我来说,如今的斯巴鲁太需要一台像BRZ这样的车了。
言归正传,如果要给斯巴鲁这个品牌注释几个关键词的话,那么“水平对置”、“涡轮增压”、“四驱系统”这些都会入选,但斯巴鲁BRZ并没有全盘照收。“前置后驱”、“直喷自然吸气”、“轻量化车身”等词汇重新定义了斯巴鲁BRZ。
斯巴鲁和丰田联合为BRZ打造了编号为FA20的水平对置四缸自然吸气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147kW,最大扭矩205N·m,发动机的账面动力输出看上去并不吓人,升功率很高,但在如今小排量涡轮增压当道的年代,205N·m的最大扭矩实在不高。
本以为搭配了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之后,斯巴鲁BRZ的动力乐趣会大打折扣,但是我错了,我太小看这台换挡手感与丰田锐志非常相似的变速箱了,在整个试驾过程中,我可以说对原厂的动力输出不是很满意,悬挂也有可改进的空间,但是对这台变速箱我几乎无话可说,它与发动机的配合默契程度非常高,对于驾驶者控制油门细微动作的领悟速度极快,只要节气门开度有所调整,它会非常勤奋并且快速的降低或者升高一档,对于像我这样的DSG用户来说,开着开着我会笑出声的。
得益于变速箱的出色表现,原厂动力输出并不会让BRZ在快速奔跑时显得特别疲惫,发动机转速攀升的足够快,只要油门深度够,转速表会一直向7000rpm进发,所以原厂动力输出绝对够用,除非您碰上个开大排量NA车的横主(我不由得想起了2档7300的故事……)。
悬挂系统初段够硬,但如果你希望在车头快速摆动时车身不再拖沓,那么还是建议换一套竞技版绞牙悬挂吧,首先适度降低的车身在视觉上会更加动感,其次你能够拥有更敏捷更扎实的车身动态驾驶感受。
请原谅我在这段文字中很多次提到了改装,我并不是要说BRZ是一台不改不能开的车,反而它拥有轻量化的车身、配合默契的动力总成以及出色的车身比例,但就像我在开始时说的,正因为拥有了这些优势,才会让人有更大的遐想空间,我虽然不是特别认可“BRZ是一台只造了50%的车”的这种说法,但适度的改装确实能够让它变得更完美。
作为丰田与斯巴鲁联合研发的BRZ,无论是产品影响力或是产品本身都是成功的。对于一部不到30万的跑车而言,它不仅赋予了一个极具改装潜力的外观造型,同时也以强大的可玩性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当然,一部纯粹为主打性能与驾控乐趣而生的车必然会存在缺点,乘坐空间以及实用性上面的逊色还是需要消费者自己最终做出权衡的。BRZ属于驾驶者之车,绝不是“载人待客”的工具。
斯巴鲁BRZ 2.0L 自动豪华型 | |
经销商报价 | 24.9-27.9万 |
厂商报价 | 27.9万 |
产地属性 | 进口 |
级别属性 | 跑车 |
款型 | 2013 |
排量(L) | 2.0L |
最高车速(km/h) | 210Km/h |
0-100加速时间 | 8.2s |
长/宽/高(mm) | 4240/1775/1285 |
轴距(mm) | 2570 |
前轮距(mm) | 1520 |
后轮距(mm) | 1540 |
车身结构 | 跑车 |
车门数(个) | 2 |
座位数(个) | 4 |
油箱容积(L) | 50 |
行李箱容积(L) | 218 |
发动机型号 | FA20 |
气缸容积(cc) | 1998 |
进气方式 | 自然吸气 |
气缸排列形式 | H |
气缸数(个) | 4 |
每缸气门数(个) | 4 |
压缩比 | 12.5 |
配气机构 | DOHC |
缸径 | 86 |
冲程 | 86 |
最大马力(Ps) | 200 |
最大功率(kW) | 147 |
最大功率转速(rpm) | 7000 |
最大扭矩(Nm) | 205 |
最大扭矩转速(rpm) | 6400-6600 |
燃油类型 | 汽油 |
燃油标号 | 97号(京95号) |
供油方式 | 直喷 |
缸盖材料 | 铝 |
缸体材料 | 铝 |
排放标准 | 国IV(京Ⅴ) |
变速箱简称 | 6挡手自一体 |
挡位个数 | 6 |
变速箱类型 | AT |
驱动方式 | 前置后驱 |
前悬挂类型 |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
后悬挂类型 | 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
助力类型 | 电动助力 |
车体结构 | 承载式 |
前制动器类型 | 通风盘式 |
后制动器类型 | 盘式 |
驻车制动类型 | 手刹 |
前轮胎规格 | 205/55R16 |
后轮胎规格 | 205/55R16 |
备胎 | 全尺寸 |
新车指导价:29.98-34.0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