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30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 推进智能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界的专家代表,围绕全球及中国汽车电动化发展形势、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动力电池新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推动智能出行和新能源领域的深度变革与协同发展。
会上,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当前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几点独到见解:
一、如何定义新能源
乘联会正在内部讨论“如何定义新能源”的问题。
“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出,我们要淡化新能源的概念,要强调油车的消费升级,燃油车、普混、插混都是有发动机的车型,属于燃油车,这种情况下,插电混动对普混、对燃油车都是一种升级,智能化需要的是电,插电混动满足了可智、可电的情况,带动了传统车企能够实现有效地转型升级,不仅发展纯电动车,而且插电混动、混合动力、燃油车都有向上的发展空间,各个车企都有向上提升的空间。”
二、回归以车企品牌为竞争的新阶段
2022至2025年是中国汽车发生质的变化的几年,中国汽车本身有两个结构,集团层次和车企层次。
目前来看,以集团层次为竞争的概念已经大幅弱化,以车企回归竞争主力地位的特征极度明显,过去以上汽、一汽、东风为代表的整个主力车企的集团现在已经变成比亚迪、吉利、奇瑞等独立车企为核心竞争的主力格局。
所以,汽车已经回归到了以车企品牌为竞争的新的阶段,原有的集团竞争已经面临全面地退出,完全以车企为核心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的标志。
三、新能源车的竞争没有上半场、下半场
有些车企说中国已经领先世界三到五年,崔东树认为在智能座舱新技术应用方面,中国自主车企绝对是领先于世界,有极其优秀的表现,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方面,中国自主车企实现了全面的发展,无论是以华为为代表,还是以大疆为代表的企业,都为我们的智驾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
“在这个推动之下,我个人还是要强调一点,电动化是全场景竞争,新能源车的竞争没有上半场、下半场,电动化是永远的竞争,因为电动化真正带来的是产业链全新的革命。”
四、未来电动车是出行的核心支撑
电动车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出行工具,最低成本的出行工具不是公交车、地铁、高铁,是我们的电动车。因为电动车一公里出行6分钱,而且我们是点对点的出行,比公交车、比地铁、比高铁都会相对来说优秀很多。所以,未来电动车是出行的核心支撑。
五、电动车是独立第三空间生态 不会因为共享化而减少
电动车是独立的第三空间生态,给消费者带来了家、单位之外真正的独立空间和我们真正的旅游自我享受、自我陶醉的空间。所以,电动车是我们最私密的一个空间,电动车不会因为它的共享化而实现车辆的减少,而是人车的关系更加密切。就和人一样,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手机,每个人都不会把自己的手机给别人用。每个人未来都会有自己私密的车内的生活,私密的车内的体验,电动车是独立的第三空间,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提升。
六、未来汽车必然是短命的产品
未来中国随着充电桩全面私车普及,慢充将是核心的发展方向,80%以上肯定都是慢充,而且实现桩跟能源互换体系,车作为一个大型“充电宝”,给电房返送电,实现绿色低碳良好的发展。
“在此发展下,我们核心的体验是汽车的定位从机械工具变成耐用电子消费品,汽车将变成芯片+电池的一个组成,跟我们买手机一样,现在买手机肯定要看芯片、功能,而买汽车未来也跟手机一样,必然成为要选择智能化的水平、要选择芯片的水平,而这类产品必然是短命的产品,因为芯片跟电池不可能跟机械性的产品一样能用18年,所以即使芯片没坏也遭到淘汰。”
崔东树认为未来汽车的使用周期将大幅缩短,未来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将突破4个亿,跟手机一样,汽车的销量将得到进一步地大幅提升。
七、要实现油电同强
崔东树认为,石油枯竭论已经算是过时理论,中国的油越用越多,世界的油越用越多,整个地球的石化资源将进一步丰富,油价将进一步下降,因此,我们对油车要重新定义,确保油车也要实现电动化,新能源车并不排斥燃油车,实现油电同强,我们自主品牌创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应该获得同步发展。
在此发展之下,中国跟世界最核心的竞争是世界产业链的竞争,美国的制造业欲转变空心化,欧洲希望建设电池产业,日韩也在努力增强竞争力,但是中国以新能源车产业链为强大的核心体系能力具备强竞争优势,中国车企的竞争力将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中国车企在固态电池等方面全面投入,推动行业快速进步。
因此,乘联会将今年新能源车的年估量从1570万辆上调至了1614万辆,实现了进一步的增长。
“中国为什么叫做世界制造业大国?我们手机占世界75%,彩电占69%,空调占75%,光伏占86%,锂电池占81%,汽车只占33%,而新能源汽车占到了60%的比例。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电动化转型必然推动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我们必然从30%向60%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