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本田、日产和三菱就解除合作备忘录一事达成共识。三方分别在官网宣布,将终止三方此前就合并事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这意味着日本汽车界最大的整合宣告流产,也由此失去了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机会。
分析来看,对于此次三方合作失败存在着很多内外因素。从内部因素来看,本田希望掌握经营主导权,而日产希望在合并中保持平等地位,对于控制权的争夺让双方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同时,本田以工程师文化著称,强调独立创新,而日产则受雷诺联盟影响,更注重团队协作和国际化合作,不同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增加了沟通难度和决策成本。
此外,双方还存有战略目标上的分歧,本田在氢燃料电池等领域有较大投入,追求多元化技术布局,日产则专注于电动化技术,双方在合并后的资源分配和技术研发方向上难以统一。
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以及特斯拉等国际新兴车企的快速发展,都让本田和日产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双方原本期望通过合并提升竞争力,但在谈判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却说明了合并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日本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本意是促成合并以对抗中美车企竞争,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加剧了双方的矛盾,让谈判变得更加复杂。
合并计划的失败,使得双方原本期望通过合并实现的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等目标落空,下一步,深陷经营困境的日产或将加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本田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电动化产品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田和日产的合并谈判终止,但双方表示仍将继续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内开展合作。未来,双方可能会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汽车软件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