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被誉为“玻璃大王”,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经过三十年辛苦打拼,福耀玻璃集团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制造商。他是与戴尔计算机创始人,星巴克董事长齐名的人物,并在2009年登顶具有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而且是此奖项的首位华人获得者。
福耀集团如今已拥有13家境外公司,遍及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根据福耀集团《2017年半年报》,今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7.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9%,如果扣除汇兑损失因素,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91%。
今年8月,福耀在海外建厂投资接近100亿元人民币,从1995年到现在,从国外挣回来的利润也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他没有向国家贷款,在美投资一年,出口创汇就达到10亿美元左右。
作为较早开始全球化布局的领先企业,是什么促进了福耀集团走向全球并行稳致远?
在美投资花了19年 在俄投资研究了17年
曹德旺是老派创业家的典型代表,小心谨慎、稳打稳扎。“在美投资要有国际化眼光,我们出去是要赚钱的,而不是盲目‘走出去’,结果卖不出去,只能打价格战,搞倾销。我投资的钱都是一分一分掏出来的,所以对于每一次投资都非常慎重。在美国,我从1995年开始试投资,但直到2014年才开始大规模投资,花了19年时间,而在俄罗斯投资,我研究了17年。”
产品先行 海外投资并不是有钱就行
在投资方面,曹德旺的某些观念又与创业“小鲜肉”们如出一辙,比如注重产品,关注用户体验。他认为,投资并不是有钱就行。“你有什么资本?国际化,你去看欧美包括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投资都是大企业进来,比如波音、IBM、通用汽车、丰田汽车……没有房地产公司过来。那你如果认为有钱可以做一切,那我觉得是不行的。”
他说,企业大到一定的水平必须要走出去。先把产品拿出去探路,培养那些国家国民对于产品的认同,知道那边有需求之后,再去投钱。除了俄罗斯,在南非和巴西,福耀也都设立了销售机构,目前都是产品先行。等汽车产量扩大的时候,再考虑去那边建厂。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对于国际化,曹德旺还有自己活用的“兵法”套路:充分调研,深度剖析。他认为,企业走出去,一定要“知己知彼”,进行充分地调研,才能行稳致远。“企业要想走出去,第一个要先问自己,为什么要走出去?你准备拿什么东西走出去?你对那个地方了解多少?这些基本功课都要做。”曹德旺说。
作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企业,还有哪些是福耀集团走向全球的秘诀?经过美国工会危机后的曹德旺,对于中国制造走出去又有怎样的感悟?对于中国资本投向海外,特别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与您相约2017第四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就“福耀玻璃的全球发展战略与用才之道”议题,现身说法,与您畅聊他与福耀集团的国际化探索往事。他也是本次论坛唯一不用PPT的嘉宾,不讲格式套路,唯有实战心声,他,值得您期待。
一年一度举行的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通过技术和人才两大视角,凝聚世界级智慧和专家资源,齐聚来自全球各国华人汽车精英,分享经验、汇集才智、碰撞思想,为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贡献智慧。
2017第四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以“产业升级与人才国际化”为主题,将于10月23-24日在上海颖奕高尔夫皇冠假日酒店召开,诚邀参与。
重磅嘉宾
最新议程